第 66 章
除了几句问候和思念的话, 赵亭松信里还说了一件重要的事,在赵保国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县里终于给他们村安了电话。
这两年, 他们村里修路通电, 现在又安了电话,干什么都比以前方便。
有时候出趟远门再也不怕联系不上家里人了。
林砚池也替林岗村的人高兴,把信里的电话号码写下来后, 就跑到学校的电话亭给赵亭松打电话。
电话亭排队的人不算很多, 长途电话很贵, 通话一分钟差不多就要一块钱, 也不是所有人学生都舍得花这么多钱的。
林砚池也嫌贵,可他都好久没跟赵亭松说话了, 就算在大庭广众不能说什么体己话, 听听声音也是好的。
电话嘟嘟响了几声后, 很快就被人接起。
开始有滋滋的电流声, 没一会儿电流声消失了,就听见那头有人说话:“喂,我是林岗村的赵保国, 你找哪位?”
听到赵保国的声音,林砚池心中一喜, 激动道:“保国叔, 我是小林,您还好吗?”
一听是他,板着脸的赵保国立马收了严肃, 高兴道:“哎哟, 是小林啊, 终于接到你的电话了, 你在那边还好吗?习不习惯?老师同学都待你咋样啊?”
林砚池离开林岗村也一个多月了,赵亭松回来的时候说他在那边一切都好,他们这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
说起来,林砚池明明是地地道道的北城人,他们都当他是离家去了外地。
刚走那几天,沈红英连觉都没睡好,这会儿林砚池打来电话,赵保国免不了要多问他几句。
这种长辈的关心让林砚池心里发暖,闲下来时,他也会怀念起那段在赵亭松家里生活的快乐日光。
鼻头有些酸酸的,林砚池哑着嗓子道:“我一切都好,您和婶子身体还好吗?”
赵保国笑了笑:“能吃能睡,好得不得了。”
林砚池点了点头,后面还有人排队,他也不敢多说什么,只道:“叔,麻烦您跟小满哥说一声,明天这个时候,我再打电话过来,让他等着。”
大队的电话都是安装在大队部的,想单独找谁都得让大队部的人带话。
赵保国道:“不行啊,小满昨儿个出发去南城了,不知道啥时候能回来呢。”
林砚池愣了愣:“去南城了?”
“对,他去办点事,他让我告诉你,等他忙完了,就过去看你。小林啊,我这边还有点事,先不说了,你在那边好好的,该吃吃,该喝喝,别委屈自己啊。”
“我知道,保国叔再见。”
“再见再见。”
赵保国挂得很快,林砚池放下电话给了钱。
村里安装了电话后方便是方便,不过这么一会儿学校就收了两块钱,也实在太贵了些。
回了寝室,林砚池就在想赵亭松去南城的事。
电话里也不好仔细问,不知道他去那边干什么。
他在那边的熟人就是吴老和朱团长,难道他是有什么事想请他们帮忙。
赵亭松能有什么事求人的呢?林砚池估摸着,也就是蚊香的事。
上回他说自己有了主意,大概就是说的这个。
林砚池有点担心他,赵亭松从来没有找人帮过忙,这么大的事,他一个人能谈下来吗?
就算吴老和朱团长愿意帮他,蚊香的质量和产量能跟上来吗?
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接踵而来,林砚池心中实在担忧。
担忧的同时,他又忍不住感叹,赵亭松这脑袋瓜真的比以前转得快了。
他一直想着在北城这边打开销售市场,却忘了还有吴老和朱团长这两条人脉,找他们帮忙,也未尝不是一种办法。
就是不知道赵亭松能不能谈成。
……
别说林砚池了,就是赵亭松自己也没把握,找朱团长帮忙也是上回陆学林提醒了他。
陆学林说带花的香皂是北城部队那边的专供,赵亭松听得灵光一闪,既然香皂可以成为部队专供,为什么蚊香就不可以呢?
南城那边气候潮湿,蚊子猖獗,夏天城里都难逃一劫,部队那边的环境只会更恶劣。
赵亭松和吴老信件往来比较密切,村里安了电话后,他就给吴老打了电话。
吴老倒是很乐意帮他的忙,不过这事还得问朱团长,赵亭松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自己亲自去一趟南城。
求人办事就要拿出诚意来,这么大的事情,在电话里也说不清楚。
而且,他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哪能仗着那一点点的情谊摆谱。
人情世故赵亭松不如林砚池懂,但跟林砚池这么久,他也学了不少,知道自己应该改变一下思维,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直愣愣的。
和吴老约好时间后,他就收拾东西出发。
沈红英知道他要出去求人办事,把家里晒的干豇豆,干笋,还有一些家里准备留着过年吃的干菜都装了起来,让他给吴老和朱团长带过去。
上回林砚池走的时候带了些,现在剩得也不多了,索性让赵亭松全都带走。
这些大人物,啥好东西没见过呢,可自古找人帮忙就没有空着手去的道理。
要不是不方便,连家里的老母鸡他们都想让赵亭松带着去。
赵亭松出了好几次远门,父母也不像第一次那么担心他了,赵保国叮嘱了他几句,就让他走了。
去年导弹已经研究出来了,吴老现在处于半退休的状态 ,知道赵亭松要过来,他就休了假。
这两年,他和赵亭松虽然没再见过面,逢年过节的书信却不少。
吴老没什么子女,在千里之外有个人时不时惦记着,也能让他这种上了年纪老年人高兴高兴。
他看这次只有赵亭松一个人过来,笑着问他:“你那个朋友没跟你一起?”
他不知道赵亭松和林砚池的关系,不过就冲着当初林砚池不远千里过来找他,就能看出两人的关系不菲。
何况赵亭松在信里也偶尔会提他。
赵亭松道:“他考上北城大学,去上学了。”
“北城大学?哎哟,那可不得了,你那朋友也太厉害了。”
听到吴老这么夸,赵亭松比自己得了夸赞还要高兴,骄傲道:“他确实厉害,我做蚊香的方子都是他研究的。”
他这傻气又真诚的模样,看着就让人欢喜,吴老笑道:“真不错,蚊香的事情,我已经跟朱团长说了,明天我们几个一起吃个饭,我帮你问问。”
赵亭松道:“那就拜托您了。”
吴老把赵亭松带回了自家,赵亭松本想拒绝的,吴老却道:“放心,我家里没其他人,你就当帮我凑个人气。”
他的语气还是一如既往的和蔼,赵亭松却听出了几分可怜。
这下他便什么都不说,默默服从吴老的安排。
吴老家里确实冷冷清清的没什么烟火气,他为了科研事业奉献了自己的终身,一辈子都没有娶妻生子。
十几年前国家和苏联断了交,没了苏联的技术支持,一切都靠他们自己摸索。
内忧外患下,他们必须隐姓埋名,苦心钻研,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处理自己的私人感情。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研究,终于依靠自己国家的力量研究出了导弹。
赵亭松把从家里带的东西都拿了出来,吴老无奈道:“我一个人哪吃得了这么多,你也太客气了。”
赵亭松道:“不怕,这些都是干货,能放很长时间。”
想了想他道:“不然明天把朱团长约到您家里吃饭吧,自家晒的干菜,比外面卖的好吃,您觉得行吗?”
赵亭松说这话是有自己的私心的。
南城这边物价也不低,出去吃一顿,少不得要花很多钱。
毕竟他求朱团长办事,总不能让他们出钱,若是能在家里吃饭,又能节省很多了。
不过这是吴老的家,还得看吴老的打算,若是他觉得别人来家里很打扰,那还是去外面吃。
吴老问他:“你还会做饭?”
赵亭松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们村里六七岁的小孩都开始进厨房了。”
这并不是什么夸张的说法,农村都是这样的。
吴老和朱团长是多年好友,自然不介意朱团长来他家里,听赵亭松这么说,他当即就拍板。
“那行,我现在就跟他打电话让他明天来家里。”
晚上,赵亭松先把自己带的干货用水泡开,第二天一大早在吴老的带领下又去菜市场买了点菜。
“老朱喜欢喝酒,你多弄点下酒菜。”
提到下酒菜,那必然就少不了花生米,买点红皮花生回去,用油炸一遍,再撒点盐,一口酒一口花生,保证嘎嘎香。
泡好的干豇豆和腊肉一起炒,干笋就放点红辣椒,南城这边气候比较潮湿,这里的人口味都比较重,所以也不用怕朱团长他们觉得辣。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