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里到沟里,再从沟渠里往田里灌水,可比挑水快多了。
脚踏踩水的水车,需要人上去踩才能驱动,很是费力气。
但是没人在乎,种地,哪有轻松的时候?
从温泉回长安的路上,已经能看到农人们忙碌的身影了。
关中的春耕比江南要晚一些,可地里的庄稼哪能放着不管?
还指望着今年的冬麦,能卖些钱出来。
再有,春耕前的准备也是要的。
各地的官员们,也将春耕放在了工作的首位。
劝农,成了官府上下的第一要务。
就是在这个期间,程处轩被告知,他要去东宫上学了。
和太子殿下李承乾一起,跟着李纲学习。
“哈吗?”他被这个消息惊的说话都跑调了。
“什么蛤蟆?你上学关蛤蟆什么事儿?”老程怪眼一翻,“这可是你阿耶好不容易,帮你争取来的好机会,你小子可别给你爹装傻。明天乖乖的去上学,听到没有?”
“……听到了。”
程家其实是给程处轩请了好几位先生的,不过只负责教他认字,和应付他的各种问题,其他的一概不教。
这些先生们做的最多的就是翻译《齐民要术》。
每天整理一篇,用简单易懂的话,说给程处轩听。
用其中一位的话说,就是七郎还小,教的多了会移了性情,还是等七八岁时再开蒙。
如今还是只认识些字便好。
程处轩以为要上学,至少得到七岁。
没想到会这么快。
而且还是去陪太子读书。
只是他很好奇:“阿耶,你是怎么想到,让孩儿去陪太子读书的?”
程家七郎到底多大了
“这还用想?”老程得意的把头一摇,哈哈大笑道,“你爹我想着你六岁了,要找个老师教,而且得找个好老师。”
“这好老师可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呀。吾儿,要说这老师对学生有多重要,你知道吗?看看孔夫子的那些学生,号称七十二贤,能跟着老师配享于庙。”
“有好老师就有好同学,你看诸葛亮有好老师水镜先生司马徽,他的同学是徐庶,有他们的引荐帮衬,诸葛亮在刘备那才能够分量到值得三顾茅庐。”
“还有商山四皓,呃,这个就不多说了,你以后问你的老师吧。”
商山四皓是吕后给她和刘邦的太子刘盈找的老师,他们在刘邦想要废太子的时候,为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出过力。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