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厂这个名字,能追溯到元朝。
当时这里还是郊区,元庭在这里设置官窑,烧制琉璃瓦。
明朝建设内城时,扩大官窑的规模。
琉璃厂一跃成为工部五大工厂之一。
嘉靖三十二年四九城修建外城,琉璃厂变为城区。
城区不便烧窑,工厂就外迁了。
但琉璃厂的名字倒是一直保留了下来。
清代时,这里已经是‘京都雅游之所’,各大书局纷纷在此开店。
与文化相关的笔墨纸砚,古玩字画也随之发展起来。
鼎鼎大名的荣宝斋,就开在这。
但韩春明的目标可不是荣宝斋,最起码现在不是。
等到夜市时分,韩家六口才来到这。
人潮汹涌,摩肩接踵。
灯火通明,恍若白昼。
到处都是眉飞色舞的人群,但交流起来,却都遮遮掩掩的,好像在说什么惊天秘密。
“看到这条街的人了吗。”
“算上那些开店的,九成九都会打眼,都会交学费。”
韩春明指着眼前的人群说道。
“这条街上的‘古董’,不说十万,万件肯定是有的。”
“九成九都没有收藏价值。”
虽然九成九都不值得收藏,但以韩春明的能力,完全可以直接在街上扫货。
快进快出,说不定当天就能完成万元户的任务。
但那样太张扬,以后大家见到韩春明,都不会把东西卖给他。
就算卖,哪也是贪破天的价。
众人听了韩春明的话,在街上闲逛。
大哥韩春松自觉看不懂这些古玩,低头一门心思研究韩春明送给他的手表。
大姐韩春雪跃跃欲试,但也没敢到摊前询价。
二哥韩春生前两天刚交了两块钱的学费,眼神不停的在韩春明和摊位之间来回瞟。
春明妈和二姐韩春燕完全当是来看夜市的,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走到一半,韩春生悄悄拉了拉韩春明的袖子,指着不远处的一个摊位。
不大的摊位上,摆满了各种香炉宝鼎,全都是大物件。
“春明,你看这个摊位怎么样?”
“要不上去看看?”
韩春明倒是无所谓,这次带他们来本就是涨见识的。
六个人聚在摊位前,一下子就把小摊围起来了。
摊主紧张道:“几位这是……”
难道要黑吃黑?
没见过这么多人一块逛古董摊的啊。
“一家人,一块出来玩,长长见识。”韩春明解释道。
“春明儿,这些都是什么呀?”春明妈也好奇,随口问道。
这一开口,就知道是门外汉。
摊主来了精神,立马指着一尊三足圆鼎推销起来。
“大姐,这是鼎,在古代那就是权力的象征,和玉玺一样!”
“我这个可能是商代的,就是商纣王那个时期的,说不定妲己还用过呢!”
春明妈一听下意识惊叹:“哎哟,哪得多少钱啊!”
“不贵不贵,和您投缘,交个朋友,五十块不二价。”摊主比划出五根手指,晃了晃。
“五十!”春明妈下意识惊呼了一下。
她也不知道是贵了还是便宜了。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