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一个关于淘金的故事。
黄金啊,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象征,金灿灿,黄橙橙,不光是中国,哪怕在全世界,也是财富的象征。
好多人能经得起纸币的诱惑,但是经不住黄金的诱惑,毕竟这东西是深入到骨子里的东西,那东西往眼前一晃,确实让人灵魂发颤,手脚发软。
嗯,讲讲黄金的故事吧,这个故事是老毕讲的。
前几天,查干湖开捕,就是那个头鱼拍卖到99万一条的查干湖,也上过舌尖上的中国,正好咱们有一个读者和那边有点儿关系,给打了点儿折,我赶紧买了几条胖头鱼,给我姐姐他们往成都快递了几条。
这几天忙着给大家发护身符和日历,还没顾得上吃,结果成都人已经吃光了,说味道特别好,要我务必再给我们搞几条,他们打算一口气吃到过年。
我就想着问问老毕吧,老毕咱们都知道,他就会一道菜,江水炖江鱼嘛,看看有没有什么秘方之类的。
结果老毕这个畜生说,这个秘方啊,就是必须要用当地的江水,和当地的野葱什么的,而且最好在江边的小木屋里,用当地的劈柴烧得滚开吃,这就是他的独家秘方。
我信他个鬼,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两个人在那闲扯,就聊到了东北冬天的美食,以前在漠河那边吃的酱焖蛤蟆。
东北这边冷,大江上很早就结冰了,水下缺氧,你在冰上打个眼,水底下的鱼虾蛤蟆都过来吸氧,用抄网往下一抄就是一袋,能装一麻袋。
这蛤蟆啊,用大酱焖熟了,加上麻辣辣的白酒,那日子啊,就是齐天喽!
他说,以前在漠河胭脂沟淘金的手艺人,弄到黄金后,得连吃一个月的酱焖蛤蟆补补元气,当年啊,那日子过得有意思!
我就赶紧问了问他淘金的事情,听说这淘金也要看金脉,这鬼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
然后他就给我讲了一个他师父当年带他淘金的故事。
老毕说,他师父说过,黄金乃天下财富之源,人人都希望得到,所以江湖上对于黄金的争夺,各种秘术,从来就没有断过。
民间采金,是很苦的,基本上全靠运气,淘金者风餐露宿,长年累月泡在水里,山里,千辛万苦淘得一些金沙,还要时时提防,怕被人劫走,一个不小心,性命就丢掉了。
那淘金路上尸骨累累,河水中沉淀的是黄金,也是淘金者的枯骨,这句话绝不是煽情,是纪实。
淘金,先要找到有金矿的地方,像黑龙江漠河,新疆阿尔泰,浙江西南的遂昌,江西上饶的包家金矿,这些都是出金矿的地方。
淘金的方法很简单,最简单的莫过于弄个平底锅,上面堆满河泥流沙,将平底锅在水中来回震荡,水将较轻的沙子泥土淘空了,剩下的就是金沙,这些金沙大多只有针尖、糠皮大小,就是金末,不值钱。
运气好的,能淘到米粒大小的金粒子,叫米粒金。《西游记》中如来佛祖说:“众比丘尼圣僧下山,曾将经书在舍卫国赵长者家给他诵了一遍。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这里说的米粒黄金,就是沙金中的米粒金。
当然了,要是运气爆棚了,还能淘到状如玉米粒大小的玉米金,还有龙眼金,还有传说中的金蛇,金蟾蜍,甚至是狗头金。
这些沙金根据含金量的不同,颜色也有区别,最好的金沙是赤黄色,黄金含量能占到九层,然后是淡黄色,青黄色,青黄色的金沙差不多有七成金。
这些从水中淘出来的金沙还不是纯金,需要进一步提纯,一般是用可以溶解黄金的王水反复提纯,也有加入一定比例的白银高温提纯,还有其他古怪方法甚至中药提纯的,就不多提了。
老毕说,这些所谓的淘金,说白了,就是碰运气,逮着了就发财,逮不着就落魄了,好多人就在淘金路上冻死饿死了。
中国的金矿不少,不过多是官办,都严密封锁了,所以后来采金人都去大山深处碰运气,主要是去漠河,漠河有个金矿带,叫做胭脂沟。
为什么叫胭脂沟呢,是因为这里的黄金啊,都用来给慈禧太后买胭脂用了。
胭脂沟的黄金多,有人穿着草鞋从胭脂沟走出来,旁边有人用新鞋换了他的旧鞋,在火里烧成灰,能烧出一撮金沙来,够买几十双鞋子了。
老毕说,我小时候跟师父去漠河砸蛤蟆。
冬天天冷,大江早早就上冻了,在江上凿个洞,里面的鱼啊虾啊蛤蟆啊,就拥挤过来吸氧,一抄网下去,能弄十几斤蛤蟆。
这蛤蟆一冬天没吃过虫子了,肚子肠子里都是干干净净的,洗剥干净了,用大酱焖熟了,那味道啊,别提有多美啦!
老毕说,他们在漠河江边捉蛤蟆时,就遇到了一行老参客,这些老参客都是江南的大商人,来这边买参的,钱多枪多,很霸道,他们抢了我们的蛤蟆,还给了我一个嘴巴,我当时想跟他们拼命,被师父给劝住了。
后来他们烧火做饭时,我师父还过去指点了一下,告诉他们,这蛤蟆要垒土灶台,用松木做柴火,慢慢焖熟了味道才好。
然后他指点他们,搬了几块大石头做了炉灶,结果他们一顿饭还没烧完,一块大石头给烧裂了,露出了里面黄橙橙的成色。
老参客让人把石头扒拉出来,用冷水降了温,抱起石头掂了掂,那石头比铁块还重,心里就有了数,感情这是块石包金,就是外面包了一层石头壳,但是里面却是一块实心黄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