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章
即使白南玖拦住了流民、封住了城, 但此次瘟疫还是像谣言那样快速扩散了出去——轻飘飘的, 传播的人好似不用付出任何代价一样。
白南玖其实预料到了,既然是人祸, 又怎么会将所有赌注都押在云州呢?而且,在他还没回去的时候, 不少人得到风声就已经拖家带口离开云州了。
这次的病来势汹汹, 云州城内人口锐减, 小规模的冲突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一切都如安阳王所预料的那样, 云州郡守引咎辞官,说自己实在没有能力应付这样的疫情, 请求中央支援。虽然朝廷并没有同意他辞官的请求,但也有意派人去协助处理,以控制此次疫情。
只不过, 一听说要去云州, 朝中一时无人胆敢吱声,全部都在那儿装死。
庆帝气得差点儿没从龙椅上冲下来一个个拽着大臣们的领子破口大骂, 但下面站着的朝臣都还是当做一副看不懂听不清的样子。
这个时候,安阳王的主动请命就好像一道天籁之音,既安慰了大臣们提心吊胆的情绪, 又解决了皇帝的燃眉之急。
每个人都欢欣鼓舞、感恩戴德,谁不夸赞安阳王一句为民为国!在这种紧要关头, 一个皇家贵戚能够舍身忘死、成就大义,极大增加了百姓们的信心——那样高高在上的王爷都去到了瘟疫重灾区,朝廷总不会不顾他的安危吧?说明官府有信心能够控制住这次的瘟疫啊!
一时之间, 安阳王名扬四海,在民间的威望大大增加。百姓们每骂一句某某贪官污吏,都要再将安阳王拿出来作对比。
安阳王并不是不怕死。而是他派人传播出去的病,又怎么会自己没有解药呢?在朝中蛰伏了那么些年,他手下的能人异士可不比任何人少。
只不过,那个“神药”,他会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再将它拿出来“救万民于水火”就是了。
安阳王来到云州城的那天,闭门不出了好久的云州百姓们自发来到城门两道欢迎他的到来,仿佛安阳王就是整个云州的希望。
说来也是奇怪,虽然并没有感觉到城内控制病情的政策和措施有太大的改变,但安阳王一来,云州城的病情便急速好转。
白南玖对此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他猜测朱振华应该是在水源中加入了什么东西,致使百姓们的病情会有好转却无法彻底痊愈。
在云州颇有一番政绩之后,朱振华又去到了云州周边几个城池协助处理疫情。更神奇的事儿发生了,安阳王所到之处,病情都是有了不同情况的减轻。一时之间,安阳王在庆国百姓眼中简直就是天神下凡。
而这个天神笼络人心也是自有一套。他为了使白南玖更加死心塌地追随自己,很快便送上了一份大礼——朱振华以一种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简单粗暴的方法将封邻凯拉下马了。
没有任何阴谋,安阳王大大方方上奏,弹劾国师大人封邻凯——如今庆国奸佞当道,小人蒙蔽君主致使民不聊生。此次瘟疫便是上天降下的警示,需要将奸臣之首的国师打入诏狱,问斩后方可平息天怒,瘟疫也才能彻底消失。
为了与白威远有相当的权势抗衡,早年封邻凯不择手段往上爬时,做出了不少急功近利、德不配位的事情,如今这些事情也都成了攻讦他的理由。
一时之间,国师的各种“丰功伟绩”在庆国传得沸沸扬扬。虽然没有明说国师主审的镇国公一案是冤假错案,但在这个人人都认为封邻凯罄竹难书的时候,不少人都产生了这样的疑惑:一向忠勇神武的镇国公真的会做出通敌叛国那种事吗?到底有何隐情,当初为何对镇国府上下的处决如此之迅速?
庆帝一开始还想保国师的命,但封邻凯实在是民怨天愤、人神共怒,就算是九五之尊的帝王也不能一意孤行冒天下之大不韪。哪怕朝中有几个官员是国师一党,但安阳王的势力、崇敬陈成礼的那些清流们和镇国公的旧部们远远要比那几个官员有话语权得多。
在大庆朝堂上纵横风云了短短几年的国师大人大势已去,锒铛入狱仿佛也就只是瞬间的事情。
在经过了各方博弈后,封邻凯被定于七月初问斩——这几个月的瘟疫让庆国内耗极大,这场灾难再不过去,庆国就快要撑不住了。
封邻凯即将被处决的消息一出,全国范围内的疫情迅速好转了起来,赶在六月底之前竟得到了官府的全面控制。病人的数量只减不增,只要不是病入膏肓都有极大的可能好转。
心有余悸的百姓们更是对安阳王的话深信不疑,有些疫情严重的灾区甚至专门建造了寺庙用来供奉安阳王,在祭拜时祈求家人身体康健、免受污秽侵邪。
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封邻凯的厌恶也达到了巅峰。部分地区的百姓甚至签下了万民请愿书,请求车裂凌迟这个十恶不赦的千古罪人。
沈天颜来到这个世界将近二十年,第一次见到这种邪教一般的狂热,简直是目瞪口呆。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