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每旬首的内阁会议,基本上是不怎么讨论具体事宜的,一般的政事,都会有内阁率先讨论出处置意见,然后将处置意见附与奏折最后,呈交夏凡裁决,内阁的意见即为夏凡的参考意见,如果不发生意外,夏凡都不会驳斥,会直接打钩,让人盖玺,即表示按照内阁提供的意见办理。
这套流程有个古称,名为票拟、批红、盖印。
前者掌握在内阁手里,后两者在夏凡手里,有时候也会让身边内臣和侍从室侍从代理。
套流程走下来,是最具有法律效应的。
只有遇到特别重大的事情,或者说没有先例的事情时,才会拿到御前内阁会议上来讨论。
就好比推举阁臣、提高某职位的政治待遇之类的重大事项,又好比推广中小学这样的开先河的事儿。
只有这些,才需要大家聚一起面对面商量着办。
不过相比较于之前讨论的那两项,是否开办中小学,只能算是一件“小事”。
中小学早晚都是要办的,大佬们纠结的问题是何时办。
“朝廷财政有限,军费、基建和科研,犹如三座大山压在户部头上,我们已经在寅吃卯粮,不能在这个时候再给我们加一座普教山。”户部尚书林教先第一个跳出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一副“要钱没有,要命也没有”的架势,“除非礼部能自行解决教育资金,或者,朝廷能找到新的开源项目。”
观点表达完毕,林教先老神在在的坐回椅子上,成功将自己置身事外。
这种事就别再问我了,没钱免谈,有钱一切好说。
嗯,就是这样。
好在,大家都对户部的吝啬嘴脸习惯了,也不觉得惊讶。
不过,林教先的话所带来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几乎一下子把尚未开始的话题给堵死了。
说实话,在场众人中,只有首辅刘满、工部尚书欧林和礼部尚书张明是明确支持现在就开办中小学,其他人,都是一种不置可否的态度,对他们来说,反正自己人家的孩子还要两三年才会考虑入学问题,不急。
当然,如果现在能办成,他们也不反对。
毕竟,教育说死了都是利国利民的善政,但凡有点政治觉悟的人,都应该明白,推广教育势在必行。
而且,大夏和历史上的各朝各代不同,大夏没有一个绝对占多数的主体民族,或者说主民族的优势并没有传统诸夏那么明显,有着九成以上的优势,大夏现在是一个民族成分非常复杂多民族移民国家,且未来这一现象必然更加严峻,正因为如此,夏凡和内阁诸公、都督府诸将才竭力压制着扩张的欲望,稳扎稳打,甚至可以说保守了!
不解决民族问题,不把各种乱七八糟的民族同化掉,大夏的基本盘就一日不得安稳,朝廷的精力就必须将大部分放在国内。
如果盲目扩张,原时空的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就是榜样!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